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生实践团队赴北京延庆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2-09-06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2年8月30日至9月1日,环境学院组织2020级、2021级本科班学生前往北京市延庆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环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庞军教授担任领队,马奔助理教授、丁霖助理教授及26名学生参加。

(一)探访松山保护区,学习物种识别与森林防火

8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一行前往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学习。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北京市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在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松山生物多样性展厅。从春到冬,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万物生长的画面映入眼帘,师生们不时驻足,领略松山绝妙的自然景象。

师生参观松山生物多样性展厅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松山自然保护区标本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更加真切地见证了松山的生物多样性,一件件动物标本栩栩如生,展现着松山丰富的生物种类。在工作人员细致热情的介绍下,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更多动植物,还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积极提问,收获良多。

师生参观松山自然保护区标本馆

标本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防大队所在地。消防队员们详细地为全体成员介绍各类消防装备,从灭火器到救援绳栓,从救援头盔到救生服,师生们对森林防火的艰难与辛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消防队员们为同学们介绍各类消防装备

随后,实践成员积极踊跃地尝试各类消防装备,亲身穿戴救援所用的衣物,亲手操作救援所需的器械,切身体验森林消防的基本步骤。

同学们亲身体验消防装备

操作沉重的工具对于师生们来说是一次体验,但对一旁的消防队员来说,背着它们走一天的山路,却是森林防火的日常。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学生们认识到提升森林防火意识尤为重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为这些可爱的人减轻负担。随后,师生团队与消防队员合影留念,向队员们送去热烈的掌声。

师生与消防队员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保护区管理处会议室,聆听了科普宣教科副科长安菁题为“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讲座。讲座分别从松山保护区基本情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个方面,详细地向大家展示了保护区的全貌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森林资源调查等。讲座内容既契合了实践成员所学的知识又妙趣横生,师生们认真做笔记,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师生聆听松山生物多样性讲座

讲座结束后,实践团队与松山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盖立新、副主任田恒玖、科普宣教科科长王祎飞开展了座谈交流,师生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师生与管理处负责人座谈交流

(二)深入缓冲区,实地体验环境监测技术

8月30日下午,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测保护科负责人向实践成员介绍了松山智慧保护区综合平台,系统地介绍了平台中资源本底、巡护监测、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十二个模块的信息化内容。松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保护区的智能化动态管理,而且也让动植物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设施等信息充分动起来、用起来、分析起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的全过程智慧化管理。马奔老师和丁霖老师在听取介绍后,深入提出了一些问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松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问题,并为松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地治理提供了合理建议。

检测保护科负责人向师生介绍松山环境监测情况

讲座和座谈交流环节结束后,在松山管理站工作人员带领下,师生一同参观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地带。随着山间小路一直向上,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红外线相机、人工鸟巢、害虫诱捕器以及马氏网昆虫诱捕器等设备,工作人员不时为大家介绍各种设备的作用机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红外线相机222台,提供了不计其数的珍贵图片数据,同学们在现场透过摄像机,切身感受到了这个藏在大山里的隐秘世界。

师生深入缓冲区体验环境监测技术

随后讲解员现场演示了样方检测物种多样性的过程,包括固定样地的划定和样地内各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环境学院师生认真观察并积极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环境监测方法,深度体会实践课堂的重要意义。活动结束后,师生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师生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三)走进玉渡山,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

8月31日上午,实践教学团队在环境学院院长庞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玉渡山自然风景区进行了参观考察,穿行山野之间,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在松山保护区科普宣教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成员一起在大草甸上进行自然体验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师生亲近自然的同时,帮助大家熟悉彼此,提升团队凝聚力。

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开展自然体验活动

在活动中,工作人员利用不同的游戏道具,组织大家进行了“报自然名”、“贪吃蛇”、“小鸟吃食”、“你画我猜”等游戏。这一过程中,师生们充满激情、齐心合力完成指定的任务,从分段表演的蒙古兔,到听到枪声被吓傻的“傻狍子”,再到众人合作拼成的金雕,大家模仿的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既能应用到前一天在保护区看到的动植物内容,也能快乐地学习更多知识。

自然体验活动剪影

在体验活动的最后,师生们领取到了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文创礼品。承载“兰花”信息的笔记本、精巧的松鼠夜灯、厚厚的松山物种资源图谱以及可多种背法的书包,都体现出松山保护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不懈探寻。通过本次自然体验活动,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放松与愉悦。

师生们领取到了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文创礼品

自然体验活动结束,大家在大草甸合影留念。

师生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当天下午,在玉渡山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前往玉渡山开展观鸟实践活动。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师生们走过合宜瀑布、忠心广场与三泉泻玉等多个自然景点,看到了雕鸮、野鸳鸯等珍惜鸟类,观察到了血松、火烧兰、北京水毛茛等特有植物。在庞军院长、马奔老师、丁霖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加深了对保护区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环保意识。沿途中师生共同探讨环境问题,调研氛围轻松愉快。

师生来到玉渡山开展观鸟实践活动

(四)攀登八达岭长城,感受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

9月1日上午,调研团队乘车前往八达岭长城开展参观实践活动。作为全国确定的首批10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区域,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先期选址于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近些年该区域长城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在不断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明显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在参观的过程中,师生们站在巍峨的长城上,感受山河的雄伟壮丽,欣赏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美感。毛主席曾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调研团队凭借着坚定的毅力,沿长城一路攀登,经过望京石、好汉碑,最终来到了海拔888米的 “好汉坡”北八楼。站在城墙之间,师生共同感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大家通过实地观察进一步领略了八达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增进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生态意义的认识。

师生团队在长城登城口合影留念

师生们登上 “好汉坡”北八楼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到珍稀动植物的面貌,欣赏到玉渡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实现了与自然的深度互动,更进一步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至此,本次北京市延庆区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环境学院调研团队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