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二十五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8-26

2023年8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二十五讲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国俊副教授作了题为“Market vs. Planning: Abating Carbon Emissions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with Local Externalities”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学院对何国俊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参会师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提出了殷切期望。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龚亚珍教授主持。

首先,何国俊教授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设定了“3060”碳排放目标,以积极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然而,目前可采用的“计划”或者“市场”政策工具进行减排都有其优缺点。计划手段能够解决碳减排的局部外部性问题,但无法处理不完全信息问题,这意味着政府无法准确了解不同地区的减排成本,从而难以制定有效的政策。市场手段虽然能够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但忽略了碳减排的地方外部性,这意味着减排行为对当地环境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因地区而异,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补充。因此需要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找到最优的碳减排策略。

基于所发现的问题,何国俊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来评估采用计划和市场对碳减排策略的影响。他们发现,单独采用任一方式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实现最优的碳减排效果,何国俊教授在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两个政策混合管理的创新性策略。这一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手段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通过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在不同层面实现碳减排目标,从而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何国俊教授使用中国30省区市2000-2017年省际层面数据,搭建了边际碳减排成本模型,并纳入了外部性与不完全信息的测度变量,具体测算了在不完全信息或外部性影响下,国家计划与统一市场下可能造成的福利损失,并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何国俊教授考虑了能够结合不同政策工具,在计划与市场化的权衡中改善这种产出结果。一种有可能的方式是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将碳市场与特定地区的碳补贴相结合,通过碳交易解决信息问题,并基于碳交易的地方补贴解决地方外部性问题。但不足的是,该方法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法律制度和公平性等问题。另一种方法则是采取混合计划的“双轨制”。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将全部主体划分为信息相对完全和不完全的两个组别,分别建立碳减排市场能够实现收益最优,从实际应用来说也具备更高可能性。

在交流讨论环节,来自线上线下的多位高校师生针对学术报告中关于能否通过排污费政策将外部性内部化、减排收益与政策造成的福利损失对比、不同政策设计的信息获取成本差异等问题,与何国俊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气氛活跃,师生反响热烈。

在点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龚亚珍教授从研究选题、实验设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高度评价了何国俊教授的精彩报告,指出何国俊教授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规范严谨的学术范式,基于理论推导、实证检验与政策模拟,对碳减排政策设计这一经典问题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学术探究。龚亚珍教授也勉励参会的同学们深入了解、学习何国俊教授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的展望,紧跟学术前沿,努力做出更多具有实践价值和政策意义的研究。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杜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坛。

明德环境学术讲坛同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