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环境学院王洪臣教授与赛莱默公司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发布《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13

2016年12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与赛莱默公司联合举办了城镇污水处理碳减排分论坛,并共同发布了《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研究》报告。

发布会由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排水委员会秘书长甘一萍主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唐建国、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黄鸥、北控水务集团运营总监刘伟岩、清华大学教授施汉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光明、赛莱默中国市政应用技术总监茹临锋以及广州碳交所市场发展部业务总监保佶等多名专家与学者针对报告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为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提高综合能效、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以及减少碳排放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王洪臣教授对《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研究》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针对我国五大地区典型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和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报告指出,污水处理在控制水污染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又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占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1%-2%。在获得良好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挖掘所有潜力降低能耗物耗、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污水处理,是污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2015年,全国污水处理产生直接碳排放量为2512.2万吨CO2当量,电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为1401.6万吨CO2当量,药剂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为70.9万吨CO2当量。

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综合能效(包括采用高效机电设备、加强负载管理、建立需求响应机制等措施)和大力回收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68.3万吨,为2015年碳排放量的39.4%。在此基础上,采用可持续新型工艺,可挖掘更多碳排放潜力,有望使污水处理实现碳的“零排放”,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工厂”。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充分肯定了该研究报告,指出报告中数据合理可信,为污水处理行业减碳指明了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张悦理事长同时希望全行业工作者能结合中国污水处理特色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发掘更大的减排潜力。

环境学院张光明教授针对碳减排路径中的新技术——“光合工程菌污水资源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光合工程菌包含了100多种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沼泽、湖泊等处,能忍耐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并且除碳脱氮效率都很高,对酚、氰等毒物也有分解能力。光合细菌将水中的污染物作为基质合成自身的蛋白类物质,在净化水质、清除淤泥、有机肥料生产及新能源的开发方面潜力很大,是未来实现低碳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参会者积极参与了此次研究中关键问题的探讨,为投资建设、运营生产、监督管理等领域的碳减排路径献计献策。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碳减排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实现低碳污水处理,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