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2024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4-10-17

2024年10月16日,2024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在生态环境学院西红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学院领导班子以及全体实践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主持。

院长庞军教授对2024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总结。他提到,今年的实践项目再次彰显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担当意识,生态环境学子们通过走访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不仅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力量。今年的五支团队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自然保护区,深入探索了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学生们在实地调研中,既看到了生态茶产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反思了如何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帮助更多农村实现生态富民。他强调,实践育人是引导同学们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继续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勇担时代重任,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不懈努力。

院长庞军、党委书记贾铁英为2024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学生代表2023级实验班朱旺明分享了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成长与收获。他谈到,能够亲身参与“行走美丽中国”实践项目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武夷山调研之行让他深刻理解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茶和生态养殖经验使他思考了生态富农在不同地区的可移植性,并通过走访当地村民、企业,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他表示,这次实践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更激发了他未来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次实践让他明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为中国的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带队教师代表王翔宇发言。他回忆去年与师生们共同攀登梵净山、深入村庄农户,切实感受到生态旅游和生态产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今年,他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南陵县在“两山”理念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实现生态资产的有效管理与生态价值的转化。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参观了扬子鳄保护区,走访了生态农业基地,亲身体验了莲子采摘的过程,感受到当地农户在绿色发展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同时,他也特别提到,像护鳄人张晟这样默默奉献的基层环保工作者,始终坚守在生态保护的前线,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翔宇表示,通过这次调研,他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他鼓励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中国的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教师代表张红亮副教授发言。他围绕感受、认知、行动三个方面总结反思这次实践活动在自然保护区的所见所感。在感受方面,师生走入核心区,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那一刻,大家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感受到了生态之美的震撼。这种体验让大家明白唯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生态的价值。在认知方面,师生在调研中发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许多地方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依然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双赢的模式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推广。在行动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将课堂与田野的学习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都要记住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感受到认知,再到行动,共同为生态环境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下带领学院师生展开的社会调研项目。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两年内组织约300名师生前往福建、浙江、海南、贵州、四川、吉林、青海、湖南、甘肃、安徽等多个省市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展开实地调研,以摸清生态资源“家底”,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充分挖掘、彻底释放,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再向生态资本的跃迁,助力于破解“绿水青山无价”的难题,努力落实“两山”转化理念,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实践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