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环境学院师生调研团赴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暑期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3-08-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新阶段。

环境学院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7月23-28日,组织师生调研团队前往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环境学院总体策划,学院青年教师、青年干部和学生共28人参加。

观环境管理实践案例,寻生态资源转化路径

7月24日上午,师生调研团队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进行考察学习。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英超的介绍中,师生调研团了解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中人与生态的实时监测管理机制。张英超介绍,智慧管理中心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当日入园人数及游客分布情况,监测预警水质、大气、森林防火等情况。通过各项监测功能的介绍与展示,同学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环境容量预警的全方位、一体化监测有了直观深刻的理解,领悟了科技赋能对生态环境管理的驱动力。2022级本科实验班陈晓乐同学表示:武夷山国家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保护好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只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做好生态环保,弘扬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武夷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为武夷山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片美丽山水所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调研团队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智慧监测模式

7月24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管理局副局长黄智敏、特许经营相关管理人员曹峰、陆潇偲进行座谈交流。本次座谈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展开,包括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生态补偿的实施现状以及特许经营现状等情况。通过现场的问答互动,同学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管理政策、执法监管情况以及特许经营现状有更多了解与思考,也进一步认识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调研团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座谈

调研团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合影

7月27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武夷山管理站执法支队进行考察访谈。管理站执法队长杨世荣、副队长黄宗伟以及四级主任王淑科向同学们介绍了管理站“人防+机防”的创新管护机制,以及执法队员日常的巡护工作流程。管理站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护的“巡检平台”,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及时掌握巡护信息。正在现场巡护的工作人员还以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师生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考察访谈,同学们再次生动体会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无死角的创新生态管护,理解生态管护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调研团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站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调研团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

在碧水青山中前进,于山水书屋里学习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詹建莹馆长的讲解中,同学们领略了武夷山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丰富多样的物种在武夷山构成完整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世界范围内“开启物种生物基因库的钥匙”。同学们仔细观察陈列在内的丰富物种标本,感受人杰地灵的武夷山所具有的生态活力。

调研团队在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合影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地,朱子理学作为其文化遗产的核心,在新时代里持续更新传承。7月25日上午,调研团队师生来到武夷山朱熹园,展开一场与朱熹同行的文化之旅。在工作人员张芸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了朱熹的生平经历以及朱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学习感悟朱子学说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当下增强文化自信、复兴民族精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调研团队了解朱子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民本思想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朱熹的这句话,更曾饱含深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同学们在山水田园古镇的生动情境中,经历朱子之乐,感受朱子理学浸蕴着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世界生物之窗观生态茶园,茶遍山野之路悟和谐共生

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茶山建设和管理成为国家公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7月24日上午,调研团队师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大红袍种植园,深入茶山考察学习。在武夷山灵秀生态的滋养下,大红袍、肉桂、正山小种等茶种的嫩绿枝叶吮吸干霖,尽情生长。“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茶成了武夷山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武夷山科学建设生态茶园、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调研团队考察生态茶山

马奔助理教授就生态资源转化进行实地讲解

调研团队考察武夷山特产茶种

7月26日早上,调研团队师生在张贻荣工程师的带领下来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进行考察学习。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如今,师生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茶园之路,了解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容与发展,体悟生态产业振兴乡村的新型发展模式。

调研团队在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学习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队师生又来到制作出名茶“金骏眉”首泡的桐木村骏德茶业访谈调研,探索武夷山茶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宝贵经验。骏德茶业负责人梁添梦介绍企业绿色茶业的发展情况,讲述茶叶生产工艺的生态友好创新转变,并邀请师生一同品尝不同品种的红茶,感受其独特的口感韵味。

随后,梁添梦带领师生一同考察骏德茶业的生产制作车间,直观感受茶叶逐经萎凋、揉捻、烘培的制作过程。通过考察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绿色茶业以绿水青山为滋养、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实践。正是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片绿水青山才变成了金山银山。

茶企负责人梁添梦介绍绿色茶业的市场吸引力

调研团队考察武夷山茶叶制作加工车间

7月27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武夷山茗川世府合作社进行考察交流。合作社支部书记黄正华向师生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沿革以及党建引领情况,讲解了铭川世府“党支部+合作社+茶农+互联网”的运作模式。通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交流,同学们了解了星村镇科技特派员的多次迭代,从补齐技术短板,到打开市场销路、保护生态底色,以廖红教授团队为代表的政府科技特派员打通了武夷山利用茶业激活“两山”转化机制的道路。

调研团队考察武夷山茗川世府合作社

访谈调查助深入实践,田野课堂探生态价值

7月24日、25日下午,团队学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开展关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遗产价值”的游客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生态旅游认知度和开发形式、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对生态资源的支付意愿等多方面深入考察了解,在与来自天南海北前往武夷山的游客交流中,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自然资源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体会了“两山”机制的转化实践,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文化价值课。

调研团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文化遗产价值游客调研

7月26日下午,在张贻荣工程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桐木村开展关于“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农户调查访谈。桐木村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茶叶、毛竹是桐木村的支柱产业,这里的村民主要以茶、竹生产经营为主要经济收入。在与当地农户和茶农的访谈交流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农户的绿色生产模式。在利用生态优势的同时,茶农们通过使用有机肥、绿色除草等方式,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打通了生态资源价值的实现路径。2021级本科班杨梦琳同学表示: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与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和国家公园成立对于当地居民的影响。见识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和生态茶叶的种植过程,也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之前的研究有时可能过于理想,脱离实际生活。这也启示我们要躬耕于实践,将科学研究扎根中国大地,让科研落地。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扎根中国大地,从实践中发现人民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调研团队与当地农户访谈交流

7月27日下午,调研团队师生又来到黄村和曹墩村社区开展关于“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农户访谈,深入了解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的生态生产情况。黄村村支部书记饶明、曹墩村书记彭长毅分别向师生们介绍社区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和村民的福利改善情况。同学们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亲切交谈,从村民的热情讲述中了解村民生活的新变化、新发展,深化了解国家公园建立所带来的生态生产方式与福祉变迁。2022级本科实验班汤学来同学表示: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进,保护武夷山的责任不再仅仅由政府承担,农户也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在调研中,我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补偿农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通过发放生态补偿金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并从中获得经济回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保护和传承的努力令人钦佩。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结合。

调研团队与当地农户访谈交流

黄村农户为团队学生介绍村中的“茶舞台”

本次武夷山国家公园实践教学从管理者、特许经营者、茶叶企业管理者、农户及消费者等多个角度生动展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探索。通过此次实践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路径,也对“两山理论”的实现和转化机制有着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

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媛担任团长,唐杰教授、马奔助理教授、严冬助理教授、张文丹助理教授、金赛君老师参加了本次暑期实践调研。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贻荣全程陪同调研。

结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谋划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多次赴国家公园实地考察,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国家公园、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怎样建设国家公园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科学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国家公园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对于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环境学院暑期实践调研,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思考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今后的进一步自主研究打下基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图景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祖国大地间行走,同学们了解了生态发展与管理理论的现实表达,切实体会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增强了携手同心、不懈奋斗的决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