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环境学院博士生梁宇超在能源经济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近日,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宇超在能源经济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发表学术论文。该论文题为“Bless or curse, how does extreme temperature shape heavy pollution companies’ ESG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梁宇超为第一作者,环境学院庞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飓风、暴雨、干旱以及极端高温或低温事件影响着公司的经营与决策过程。现有文献广泛讨论了以极端气温为代表的气候变化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影响,然而,学界对极端温度天气如何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知之甚少。从理论上说,一方面,极端温度天气的增加可能会预示着监管与规制风险加剧,为重污染企业敲响警钟,敦促它们改进生产与经营过程,向可持续与负责任的商业实践转变;另一方面,极端温度天气的增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不确定性与经营风险,迫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转向追求利润与规模,使其难以在绿色与可持续的商业实践中投入精力。由于理论上难以直观的解释其影响,需要更丰富的经验证据来提供参考。

为了对上述问题提供经验证据,本文以2010-2020年在中国A股上市的重污染公司为样本,结合气象数据与华证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研究以极端温度为代表的极端天气对公司ESG评分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能够感知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并积极调整其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表现在公司总部驻地过去时期的极端高温天气增加带来了企业的ESG评分提升。在异质性分析中,本文主要从外部环境、高管特征和绿色转型努力三个角度分析极端气温如何影响公司的ESG评级。在外部环境方面,受到金融分析师和行业研究报告更多关注的重污染公司对极端高温更敏感,并将更积极地改进其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对高温的感知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强的省份,高污染企业因极端天气而付出的改善其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方面的努力较少。在高管特征方面,本文主要关注高管的教育背景的影响,并发现无论是企业高管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是海外教育经历都对极端温度的感知没有显著影响。在绿色转型努力方面,本文发现,绿色创新力度较大的重污染企业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较弱,更不愿意改善其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来应对气候风险。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相关研究,并加深了人们对何种因素影响企业对极端天气感知的认识。

全文链接如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988324000860

Energy Economics是能源经济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该期刊为ABS三星、SSCI/SCI/JCR Q1 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