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师生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3-10-05
2023年9月2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主题为“加快构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学院共有1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年会,并承办“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资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分论坛活动。
在上午的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应邀作题为《对我国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衔接的思考及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学术报告,分析了碳交易-碳税组合碳定价机制、引入CCER交易及抵消机制、碳市场-绿电/绿证交易市场衔接机制的经济影响及减排效果,并基于分析结果指出我国应从三方面促进碳交易与其他市场机制协同发挥作用:一是建立碳交易-碳税组合碳定价机制。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企业税负结构的调整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适度引入碳配额拍卖机制,逐步减少免费配额发放并扩大配额拍卖比例。二是引入CCER交易及抵消机制。适时重启CCER项目审批与备案工作,从紧设置全国碳配额总量目标。三是建立碳市场-绿证交易市场衔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复计算CCER和绿证减排量。另外,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副所长董战峰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张俊杰教授、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石广明研究员也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在下午的分论坛环节,环境学院承办了主题为“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资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分论坛,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到会作报告,分享各自学术观点并与参会人员深入交流。该分论坛由环境学院石磊教授召集并担任主持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葛察忠研究员作了题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分配模式研究:一些思考”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增汇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模式、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过程涉及到的多个关键主体、以及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机制和收益分配模式。
我院蓝虹教授作了题为“生物多样性金融”报告,强调了化风险为机遇是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动力,金融机构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进行管理,在尽职调查阶段就将具有生物多样性风险的项目,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化险为夷,将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转化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
我院龚亚珍教授作了题为“林业碳汇机遇、挑战和对策——CCER市场重启之际”的报告,介绍了碳市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发展历程、林业碳汇开发的主要模式和我国的开发现状,指出集体林固碳潜力高,但林地经营分散,CCER重启后优先考虑造林或再造林会极大地制约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书秦研究员作了题为“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价值实现”的报告,介绍了在化肥使用增加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应由“胖”变“强”,即从“治病、健身、免疫”三个方面推进,就中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江西财经大学肖文海教授作了题为“促进生态共富的思考”的报告,介绍了目前资源环境要素分配机制存在资源环境要素回报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衔接不畅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的初次分配机制、资源环境要素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谢镇西教授作了题为“红树林生态系统蓝碳功能的“损”“益”格局及驱动机制:以广西北海小冠沙为例”的报告,介绍了潮滩是红树林主要的固碳因素,能够使未来碳动态发生变化,并提出了红树林固碳价值与近岸养殖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未来展望。
本次会议期间,我院昌敦虎副教授受邀参加“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市场经济政策创新”分论坛,并作了题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绿色消费与环境改善如何兼得?”的学术报告,从内生性动力、市场适应性、结构调整的角度识别和解释了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环境改善效应与消费驱动效应,指出市场化程度与政府需求刺激强度对补贴政策具有调节作用,并总结出应合理设计补贴政策的目标兼容性和退坡机制等建议。
本次学术年会期间还举行了青年论坛,我院博士生陈雅函和王子玉分别作了题为“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金融政策创新研究”、“财政奖罚激励、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学术报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点评与建议。
我院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的成员单位,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分会各项活动,未来也将继续支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分会学术年会,与兄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们一同聚焦环境经济学领域前沿问题,分享和交流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