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八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0-26
2022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八讲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邵帅教授作了题为“能源产业依赖与低碳转型发展”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学院对邵帅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诚挚感谢。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本副教授主持。
邵帅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梳理,他指出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能源需求,使得广大能源型地区长期以来扮演初级产品供给者的角色。然而,部分地区由于在发展规划和目标上的短视性,形成了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进而通过“荷兰病”效应、制度弱化效应、挤出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渠道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能源型地区能否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邵帅教授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由能源型产业部门、非能源型产业部门、技术研发部门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四部门组成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基于动态均衡分析求解得出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提出了能源产业依赖度提高会阻碍碳排放约束下TFP增长的命题,以及能源产业依赖会通过能源效率抑制效应、绿色创新挤出效应和能源价格削减效应进而引发“碳诅咒”效应的假说。利用2003-2013年24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邵帅教授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倚重能源型产业发展将成为地区经济转型的“绊脚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和能源型产业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能源产业依赖对碳排放绩效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则表明:能源产业依赖会通过降低能源效率而阻碍碳排放绩效的提升;能源产业依赖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挤出效应,导致地区缺乏碳排放绩效改善的技术支持;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能源价格上升对碳排放绩效的促增作用还不够稳健。据此,邵帅教授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更替方式,促进能源型地区产业绿色、多样化发展;第二,推进能源型产业绿色革命,增进经济增长的环境友好性;第三,提高能源型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绿色技术进步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第四,强化市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的300余名师生及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坛。
在交流讨论环节,针对学术报告中关于工具变量的外生性、能源效率与技术的关联性、传导机制的异质性分析、“碳诅咒”与碳锁定的关系、资源型城市分类的进一步探究以及政策建议的适用性等问题,与会师生与邵帅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术氛围热烈。
在点评环节,马本副教授从研究主题、理论推导、实证策略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邵帅教授的精彩报告,并勉励同学们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科研选题,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研究问题开展全面细致的探究。
明德环境学术讲坛同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