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活动回顾: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四十二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2


20241221日,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主办的“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四十二讲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郑华作了题为“生态系统核算进展与挑战”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学院对郑华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参会师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提出了殷切期望。会议由庞军院长主持。


郑华教授首先对生态系统概念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并指出其特征决定了生态系统核算的重要意义。郑华教授从生态系统要素互馈、时间动态、尺度关联的特征出发,强调了生态系统特征对政策及区域可持续性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特征,郑华教授系统阐释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核心价值。他指出,生态系统核算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通过精确量化生态服务价值,弥补传统经济核算的局限性,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评估生态健康状况,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识别关键保护区域,促进可持续管理;三是通过提供数据支持政策与规划制定,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四是实现生态系统“隐形资产”显性化,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五是促进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帮助快速应对潜在的生态风险,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帮助快速应对潜在的生态风险。

接下来,郑华教授梳理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核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强调了我国已在GEP核算、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形成创新模式,成为全球生态核算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他指出,我国通过一系列研究建立起透明、可追溯、易于理解的生态系统核算,一是建立陆地生态资产核算理论及方法回答,由实物量核算提供价值量核算基础;二是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支持;三是推进生态系统核算,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层面区分潜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适用对象,同时也介绍了其团队参与开发的陆地生态系统核算平台对于服务流相关数据开发及支持。


最后,郑华教授基于当前生态系统核算技术与方法、数据与标准化、政策与实践、资金与人才四方面挑战,展望了未来生态系统核算的发展路径。他指出当前生态系统核算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技术与方法层面受到三是价值核算复杂性、多尺度核算的协调难度、数据缺乏与质量问题制约;二是标准化与国际化层面受到指标体系与方法学不统一的挑战;三是政策与实践层面存在核算成果与政策对接不足、跨部门协作难度大、公众与决策者意识不足的现象;四是资金与能力建设层面仍旧存在资金、技术与人才缺口。针对以上挑战,他建议,在当前继续发展数据产品生产方法、生态资产质量多维表征方法、生态系统服务流精准化核算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生态系统核算科学化与应用性,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数据体现及标准化框架,加强公众意识和政策对接,逐步推动核算成果的有效应用。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二十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0余名师生及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坛。


在交流讨论环节,郑华教授与参会师生围绕生态核算的多尺度数据适配性、GEP核算与其他指标体系的异同、生态价值外溢问题的核算标准等展开深入探讨,气氛活跃。郑华教授还针对生态补偿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核算结果在政策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前瞻性建议,为在场师生提供了重要启发。



点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石磊教授高度评价了郑华教授的学术报告。石磊教授指出,郑华教授的报告全面展现了生态系统核算领域的前沿动态,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应用,从国内探索到国际视角,逻辑清晰,内容详实,为生态核算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系统性框架,同时也为推动全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重要理念与智慧。


明德环境学术讲坛同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