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中国人民大学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三十九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15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主办的“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三十九讲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香港大学赛马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全球研究所所长、环境经济学领域著名期刊JEEM共同主编、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何国俊教授作了题为“经济学家眼中的气候变化与政策设计”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学院对何国俊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参会师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提出了殷切期望。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昌敦虎副教授主持。
首先,何国俊教授以最容易被察觉的温度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参会者思考怎样判断全球气候变暖是否真实发生,以及如何证明全球气候变暖确实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引发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何国俊教授特别强调了能源消费这一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碳排放活动,指出化石能源消耗本质上代表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下尽管许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已经达峰,但在很多欠发达地区,能源获取依然存在困难,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接下来,何国俊教授总结了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第一,化石能源储量充沛、价格便宜。由于化石能源具有可供使用性强、成本较低的特点,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燃烧利用过程却对公众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碳排放引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伴随的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死亡率上升;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排放会损害空气质量、威胁公众健康。第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国家间存在异质性。全球气候变化是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带来了对公平问题的重新思考——一些位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历史碳排放较少,却承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影响;此外,面临同样程度的极端天气或其他自然灾害,发展中国家承受的损失也远高于适应和应对能力更强的发达国家。第三,应对气候变化存在适应和减缓两条差异化路径,适应气候变化本身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能源消费,进而导致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重,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目标相悖,凸显了政策制定者权衡利弊的重要性。
最后,何国俊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在宏观视角,何国俊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回顾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传统化石能源技术革新做出的巨大贡献。聚焦于碳市场和碳税政策,何国俊教授引导参会者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思考这两类政策手段分别在怎样的现实情景更加有效,以及怎样的碳定价政策能够发挥更好的政策效果。此外,何国俊教授还介绍了两类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与地球工程,一类是以平流层气溶胶注入、海洋云增白为代表的太阳辐射管理措施,另一类是包括种树、蓝碳、海洋施肥和人工上升流等在内的碳去除技术。在微观视角,何国俊教授回顾了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Reducing single-use cutlery with green nudges: Evidence from China’s food-delivery industry”封面文章,该研究发现绿色助推(“饿了么”平台将下单的默认设置改为“不使用餐具”并奖励消费者“绿色积分”)将显著增加不使用餐具的外卖订单份额。同时,何国俊教授指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正在环境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公众参与是一个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抑制企业超标排放的低成本政策手段。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辽宁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宜宾市生态环境局、耶鲁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00余名师生及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坛。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刘士磊助理教授就何国俊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的当前中国碳市场的作用主要在于实现行业内部收入再分配而非碳减排这一现象,提出了未来碳市场政策设计是应当侧重于减排还是扩大市场参与主体的问题。何国俊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首先,需要打好市场建设基础,尽可能涵盖主要排放行业;其次,“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促使中国碳市场设定总量控制目标;最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企业除碳市场外还面临其他政策的规制和约束,这可能会影响碳市场的减排激励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赵浩助理教授就何国俊教授的研究团队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提出了以竹制品替代塑料等化工产品本身是一种节能降碳的行为,应当如何衡量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碳排放的问题。何国俊教授赞同了他的看法,并指出当前许多国家的林业政策实际上面临着“过度”保护森林的问题,导致大量老化并丧失固碳能力的树木留在森林中,反而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增加碳排放,因此未来需要结合树木的固碳能力制定合理的轮伐计划。
此外,多位师生针对学术报告中关于公众参与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证设计、气候风险影响投资者行为的信号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等问题,与何国俊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气氛活跃,师生反响热烈。
在点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高度评价了何国俊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指出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气候变化的成因、危害、挑战与应对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深入思考,从经济学视角对气候变化与政策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内容丰富、结论深刻。同时,庞军院长还鼓励同学们向何国俊教授看齐,深入思考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有深度、有价值的学术议题。最后,庞军院长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经典文献,学习学者们识别并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明德环境学术讲坛同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