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87周年校庆学术活动丨我院举办健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学术前沿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4-09-3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立足中国生态建设实际,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绿色转型,以绿色低碳理念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7周年之际,生态环境学院积极响应学校87周年校庆学术周的号召,于2024年9月25日围绕“健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举办了前沿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克老师主持,生态环境学院青年教师马奔、赵浩、邸敬涵、严冬分别结合个人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共计六十余人参加活动。

PPT-生态环境学院 校庆报告会会议.jpg

王克副院长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背景及主题,他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人大学者,应当肩负重要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此次报告会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前沿知识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大家互相了解、加强交流,从而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学科交叉、推进院内学术共同体建设。


马奔老师分享了题为《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从冲突到共存:机理与路径》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我国国家公园建立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研究首先分析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和治理系统对冲突生成的影响机理;进而从直接经济损失、收入减少以及福祉降低视角测度冲突造成的经济成本;最后,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经济干预措施进行梳理,分析农户参与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意愿的影响机理和路径。基于此,提出有效减缓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政策建议。最后,马奔老师总结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不可避免,如何从冲突到共存是关键,并提出实现从冲突到共存的研究展望。

赵浩老师分享了以《产品层面排污强度的测度和应用》为题的报告。赵浩老师提出在HS六位数的高度细分层面计算产品级排放强度的新式研究方法,其计算结果涵盖二氧化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物等九个排放类别。通过分析2000年至2013年中国的企业级排放数据,赵浩老师得出以下四个结论:第一,不同产品的排放强度差异显著;第二,排放强度最高的10%产品几乎占总排放量的75%,但仅占总出口产值的4%;第三,传统的基于行业的分类显著低估了排放强度的变化;第四,中国的出口结构没有显示出向高排放强度产品的专业化趋势。该研究成果为贸易和环境的政策协同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邸敬涵老师以《稀土资源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公平性》为题进行了分享。为减缓后新冠疫情时代稀土资源国际贸易的环境不公平性,实现稀土行业与国际贸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针对稀土资源国际贸易的全球环境影响与环境公平性评估,邸敬涵老师建立了产品级、全生命周期和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与环境隐含流核算方法,分析了稀土资源产品贸易的环境隐含流网络,解决了国际贸易政策产品目录制定过程中产品级精确表征和精细化管理的决策问题,以此改进了贸易环境不公平性的量化评估指标,减小了由于传统指标表观化与差异性缺失等问题可能导致的评估误差与决策误差。

严冬老师做了题为《消费者认证机制和生产者认证机制的实验室比较》的报告。严冬老师表示产品认证是提高居民绿色消费的有效途径,在消费者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比较了生产者购买认证与消费者购买认证的市场效率。该研究允许生产者内生选择产品质量,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认证带来更高的产品质量提升。当认证过程存在较高错误,或者认证方的定价能力有限时,生产者认证带来质量提升较大。通过经济学实验,严冬老师发现认证机制改善了市场结果,而一个易出错的认证系统将减少了质量提升和社会福利。

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系系主任马本老师主持提问交流环节,并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点评总结。与会师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现场研讨气氛活跃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