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 沈大军: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3-29
近日,我院沈大军教授接受《农民日报》关于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关话题的采访。
01 为什么要强调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主持人: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体包括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发展、开展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等内容。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内涵?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或服务有何不同?
沈大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在严格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品与通常所说的商品或服务不同,首先,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更为复杂,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价格来准确衡量,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服务,如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其次,生态产品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其效益往往不仅局限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还会对周边地区和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很多生态产品如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像普通商品那样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和交易。最后,生态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往往不匹配,其供给通常受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限制,而需求则受到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生态产品认知程度的影响。
主持人: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您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有怎样的意义?
沈大军:从生态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提升农业生态产品的持续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因地制宜发挥乡村生态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开展生态产业化经营,可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路径。这不仅能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此外,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品质。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同时,融入乡村文化价值,通过发展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产业,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02 如何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跨越?
主持人:从农业生态产品到自然景观再到生态服务等,这些生态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富民效应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富民机制,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应?
沈大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富民机制,首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入股参与生态产业项目,让农民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分红、租金等形式增加收入。其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民发展生态产业,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方式保障农民收益。再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针对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态产业发展的需要。最后,强化政策扶持,政府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民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03 做到“四好”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主持人:《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农业生态产品确权、量化、评估方法,推动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色优质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下一步在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和安排?
沈大军:下一步可以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一,完善农业生态产品的确权、量化和评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核算体系,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二,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培育和壮大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市场化交易。第三,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第四,强化科技赋能,加大农业生态产品相关技术研发投入,集成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第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第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3050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