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视点
热点聚焦 | 李岩:如何厘清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大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2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缺水、水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两大方面。“由于水质污染,众多水功能受到限制,尤其是沿江的生活用水受到极大的制约,不合理和过度的开发使用导致长江水生系统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减少。”


数千年来,长江见证了我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占据独特地理位置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为综合国力的增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在于厘清“五大关系”,即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曾几何时,长江流域生态污染问题严重,流域沿线的化工企业鳞次栉比,非法码头、违章建制争相偷排、偷放,长江水不再清澈,因此在顶层设计上,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要求在相当的长一段时间内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缺水、水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两大方面。“由于水质污染,众多水功能受到限制,尤其是沿江的生活用水受到极大的制约,不合理和过度的开发使用导致长江水生系统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减少。”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地理阶梯,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面的发展条件差异性较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只有因地制宜突出区位优势才能全局发展。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主要在中西部,长江中上游地区蕴含有巨大的内需潜力。

李岩表示,针对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解决,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末端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系统的污染预防。例如,设置工业的排污许可证,实现工业污染的总量控制、完善环保税倒逼工业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加速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

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密集程度性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水资源需求大大增加,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不仅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节约,更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梯级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河网密布的太湖地区,这里独特的地理地貌、生产方式、经济环境下孕育了独特的水乡景观。浙江省湖州市人民通过修筑“五里七里一纵浦(溇港),七里十里一横塘”的溇港水利工程排涝防洪、引水灌溉,将地势低下、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四周作为塘基,逐步演变成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农耕生态循环系统。

从桑基鱼塘的例子来看,李岩表示,生态文明是以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生发展的模式。人类社会从自然系统摄取资源与能源作为各种物质形态的转化,经过生产系统的转化进入消费领域,无论是何种消费品在其使用功能丧失之后都会被废弃又进入自然系统。因此,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意,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产和消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