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团建设> 学生风采
环境人物“诗久趁年华”独诵二等奖获得者赵辰翀:以心传情,化无声为有声!

发布时间:2018-04-20

他,一个寻常的大一新生;他,一个不寻常的环境学子;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四届“五四”文化节“诗久趁年华”诗歌朗诵大赛独诵组二等奖获得者;他就是——才华与颜值并存的赵辰翀!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朗诵世界。

 

与朗诵相伴,结缘于灵魂深处

他和朗诵最初的接触是在小学时,那时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课文。真正结缘是在初中:初二时市里举办朗诵比赛,他抱着尝试的心态报名,并选择了《长江之歌》。他回忆道:“在初赛的比赛中,我出乎意料地拿到了分场的第二名,评委老师对我抱有了很大的期望,这也促使我更加认真地参加接下来的比赛。”那之后,他开始大量浏览朗诵表演艺术家的视频,被他们登峰造极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吸引,同时使他对朗诵的感情大大加深。在之后的参赛过程中,他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掌握了一些朗诵的技巧,表现更加成熟,并且在他的第一场朗诵比赛中获得了铜奖。高中时因为学业问题,便不经常接触朗诵了,但是闲暇之余,他仍会打开“为你读诗”的软件,选一篇安静的诗,在宁静之中读给自己听,“在那一刻,我享受着朗诵给灵魂带来的自由。”

 

用真心传真情,化无声为有声

当问及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朗诵者,他低调地说:“首先,我本身并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朗诵者,只能说是个热爱朗诵的业余朗诵者。”同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在硬性要求上,必须有良好的、标准的语音能力,能把每一个字音发得准确、完整,不能从基础上破坏一个作品的美感。更深入的要求上,我觉得一个出色的朗诵者必须有一颗细腻的、善于发现的心。朗诵之含义即为把无声的文本变为有声的语言,我们不仅要准确的传达文本的内容,更要细腻地表现作者的情感,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选择、气息的把控都是需要去特别考虑和锤炼的细节,把这些做到精致,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朗诵。同时,文本的情感是藏在字里行间的,这需要我们去一遍一遍地品读,抓住藏在每个字之中的情感。”他反复强调:“情感是朗诵的灵魂,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是最美的朗诵!”

 

厚积薄发,精益求精

对于这次大赛的准备,他觉得除了选材和选择背景音乐外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因为之前的积累让他掌握了许多优秀的篇目。初赛时他选择了曾在初中时用过的篇目,这个篇目曾助他和搭档拿到过群诵的金奖,因此他对这个篇目驾轻就熟。在决赛时,他选择了更换篇目,找了之前一直搭档的老伙计,使用了她曾经拿到过金奖的篇目。他认为准备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情感的把控,因为决赛使用的《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呦》既有复杂、满怀感伤的叙述,还有悲愤、强有力的控诉,因此怎么能够有层次而且自然地表现这个作品是他一直纠结和练习的地方。“不过好在决赛时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为了能够在形象上更加贴近于文本的呈现,他还专门去租了服装、买了眼镜、修理了发型。“可能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拼吧。”他笑道。

 

感恩同行,感谢陪伴

谈到获奖之后的感受,他表示对于这个成绩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第一次参加就能获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十分不易。他说:“在整个的比赛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热爱朗诵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着他们对于朗诵的热爱,让我非常感动而且万分敬佩。我非常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也感谢他们能够来到现场为我加油,虽然在表演时我并不能看见台下的观众,但是我的内心却是温暖而且踏实的,因为我知道有你们在,我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这些就是赵辰翀的故事,他的朗诵世界从缘而起、用心而精、用情而真。未来,祝他的朗诵之路更加风光无限!

赵辰翀 吴永涛